体育场馆声学设计要点
(一)一般要求
1.体育馆的建筑声学条件应保证使用扩声系统时语言清晰。
2.体育馆比赛大厅内观众≡席和比赛场地以及体育场的观众席不宜出现回声、颤动回声
和声聚焦等声学缺陷。
3.当选择体育场馆建筑声学←处理方案时,应考虑建筑形式、结构形式、观众席和比赛
场地的配置以及扬声器的布置等因素≡确定。
4.当选择声学材料和构造时,声学材料和构造应符合对材料的声学性能、强度、防火、
装修、卫生、环保、防潮等方面的要求。
5.体育场馆的吸声处理宜结合房间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避光的№要求进行综合设计。
6.在处理比赛大厅内吸声、反射声和避免声缺陷等问题时,除考虑将扩声扬声器做╳为
声源外,还宜将进行体育活动时产生的自然声源作为声源。
(二)混响时间
1.综合体育馆比赛大厅满场混响时间的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在频率为500Hz~1000Hz 时,不同容积比赛大厅的满场混响时间宜满足国家行
业标准《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131-2012中表2.2.1-1的要求。
(2) 各频率混响时间相对于 500Hz~1000Hz混响时间的比⊙值宜符合本规程表2.2.1
-2的规定。
2.游泳馆比赛厅,500Hz~1000Hz满场混响时间宜满◣足本规程中表2.2.2的要求;各
频率混响时间相对于 500Hz~1000Hz混响时间的比值宜符合本规程表2.2.1-2的
规定。
3.有花样滑冰表演功能的溜冰馆,其比∑赛厅的混响时间可按本规程容积大160000m3的
综合体育馆比赛大厅的满场混响时间设计。冰球馆、速滑馆、网球馆、田径馆等专
项体育馆比赛厅的混响时间可按本规程中游泳馆比赛厅混响时间的规定设计。
4.体育场馆内对声●学环境有较高要求的辅助房间的混响时间宜符合本规程表2.2.4的
规定。
表2.2.4 体育场馆@内辅助房间500Hz~1000Hz混响时间
房间名称 混响时间(s)
评论员室 0.4~0.6
贵宾休〒息室和包房 0.8~1.0
扩⌒ 声控制室 0.4~0.6
播音室 0.4~0.6
(三) 吸ξ 声与反射处理
1.体育馆比赛大厅的上空应设置吸声材料或吸声构造。
2.体育馆比赛大厅屋面有采光顶时,应结合遮光构造对采光部☆位进行吸声处理。
3.体育馆比赛大厅四周的玻璃窗应设置有吸声效果①的窗帘。
4.体育馆比赛大厅的山墙或其它大面积墙面应》做吸声处理。
5.体育馆比赛场地周围的矮墙、看台栏板宜♂设置吸声构造,或控制倾斜角度和造型。
6.体育馆内与比赛大厅连通为一体的休息大厅内应结合装修进行吸声处理。
7.游泳馆中使用↑ξ的声学材料应采取防潮、防酸碱的措施。
8. 网球馆内应在有可能对网球撞击地面的声音产生回声部位进行吸声处理。
9. 对于挑棚较深的」体育场,宜在挑棚内进行吸声处理。
10. 表2.2.4 中所列的辅助房间内应结合装修进行吸声处理。
(四) 噪声控制
1.一般要求和室内背景噪声限值
(1)体育馆比赛大厅和体育场馆有关用房的噪声□控制设计应从总体设计、平面布置以及
建筑物的隔①声、吸声、消声、隔振等方面采取措施,应选用低噪声辐射的通风、空
调、照明等设备系统。
(2)体育馆比赛大厅和体育场馆有关用房的背景噪声不应超过相应的室内背景╲噪声值。
(3) 体育场馆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
规定。
(4)当体育馆比赛大厅或体育场馆的贵宾〖休息室、扩声控制室、电视评论员室和播音室
无人占用时,在通风、空调设备等正常运转条件下,室内背景噪声限值宜符合本规
程表3.1.4 的规定。
表3.1.4 体育馆比赛大厅等房间的室内背景噪声限值
房间名称室内背景噪〗声限值
体育馆比赛大厅NR―40
贵宾休息室、扩声控制室NR―35
电视评论员室、播音室NR―30
2.噪声控制和其它声学要求
(1)体育馆比赛大厅四周外围护结构的计权隔声量应根据环境噪声情况及区域声环境
要求确定。体育馆比赛大①厅宜利用休息廊等隔绝外界噪声干扰。休息廊内宜作吸声
降噪处理。对室内噪声◣有严格要求的体育馆比赛大厅,可考虑其屋顶对雨致噪声、
风致噪声的隔绝措施。
(2)贵宾休息室围护结构的计权隔声量应根据其环境噪声情况确定。
(3)电视评论员室之间的隔墙应有必要的计权隔声量。播音室的□ 隔墙应有必要的计权隔
声量。
(4)通往比赛大厅、贵宾休息室、扩声控制室、电视评论员室、播音室等房间的送、回
风管道均应采取消声、降噪和减振措施。风口处不宜有引起再生噪声的阻挡物。
(5)空调机房、锅炉房等各种设备用房应远♂离比赛大厅、贵宾休息室等有安静要求的用
房。当其与主体建筑相连时,则应采取有效的降噪、隔振措施。